这个问题非常好。借此机会,我不仅想写写这两部作品的关系,更想探讨《哆啦A梦》的灵感究竟是受了多少其它作品的影响。目前我还没有找到比较官方的说法,只能根据网络上的信息做出大致推断。如果哪位朋友掌握了更准确的信息,还望不吝赐教。
创作风格
让我们看看《哆啦A梦》最初的预告:
可以看到,虽然主角没有确定,但作品的风格已经早早确立了。我们知道,一定有一位异世界的朋友会来拜访大雄这个平凡的小学生,以这位朋友的超能力为载体,展开一系列有趣的故事。这是典型的藤子流作品。既然叫“藤子流”,其开创者自然不是森田拳次,而是藤子不二雄。
而这一开创的原点,就是《小鬼Q太郎》。
那个时代的动画市场,科幻英雄动画仍然是主流,但已经开始显出疲态。《Q太郎》凭借其贴合现实生活的独特风格,在改编成动画后风靡全国,让藤子不二雄的事业如日中天。
藤子不二雄在《小鬼Q太郎》之前的作品
《Q太郎》的人气有多高?下面是几个事实:
- 《Q太郎》三度改编为动画,其最高收视率高达36%以上,排名历史第五。
- 《Q太郎音头》是动画作品的音头先驱,被称为四大音头之一。
- 当时有个词叫“Q太郎热”(オバQブーム),用来形容这部作品爆红的社会现象。
《Q太郎》是一代人的童年回忆,也是在漫画史上有跨时代意义的作品。用藤子·F·不二雄本人的话说,这是自己“日常性与非日常性穿插交错的第一部”。在这次成功以后,藤子·F·不二雄和藤子不二雄A都创作了一些与之风格类似的作品,如F的《酸梅星王子》、A的《怪物太郎》等。《哆啦A梦》也不例外。做个简单对比,我们会发现这两部作品的确有许多类似之处。比如正太和大雄一样成绩不好,体育也不行,老被孩子王欺负;Q太郎和哆啦A梦一样害怕狗/老鼠,都有个可爱的妹妹…… 因此与其说《哆啦A梦》受《小宝》影响,不如说它就是在继承《Q太郎》的风格。而比《小宝》时间略晚的《Q太郎》是否受其影响就很难说了。藤子二人的访谈与文字材料中都没有提到这部作品。
人物形象
我们来看看,关于哆啦A梦这一形象的构思,藤子·F·不二雄本人是怎样的说法。
对于哆啦A梦这个角色,很多人都知道它是猫与不倒翁的结合。之所以要设定成机器猫,主要是为了让他能拿出方便的道具。从这个角度看,哆啦A梦的诞生显然与机器人小宝没有关系。但这只是藤子·F·不二雄的一面之辞。并且即使构想之时没有立刻想到《小宝》,也不能排除它在藤子脑内留下印象的可能。
而《哆啦A梦》最有可能借鉴《小宝》的,就是大雄的人物形象了。正如题主所说,两位主角的相似度确实非常高,无论是外形还是性格。虽然早在《Q太郎》之前的《戴手套的小铁》中藤子·F·不二雄就已经刻画了“成绩不好的糊涂小男孩”的形象,但总是考零分、干什么都不行的设定还是在《哆啦A梦》中首次出现。
上面的黑点是眉毛,眼睛在鼻子附近……
最初登场的大雄
但另一方面,藤子·F·不二雄在谈到大雄的创作的时候,总会强调大雄其实是自己的化身。
我本身就是大雄的写照!
举例来说,运动体能项目样样不精通,又没毅力,明明就该好好用功读书的,却整天只知道玩,非要等到暑假快结束了才在那穷着急。这些点点滴滴,都是我自己亲身体验的经历。
因此个性方面,我们完全可以解释说大雄仍然继承于藤子自己更早的作品,只是进行了进一步加工。外貌方面,在那个时代,不同作者笔下人物的长相相似是很正常的(现在也是)。前面提到的阿松也常常被戏称为大雄。
我查找了一些资料,日本很多网友都注意到两者的相似,并认为《哆啦A梦》可能参考了《小宝》,但仅仅是开玩笑或是猜测,并没有切实的证据。但有一点是可以确定的,《小宝》是第一部把传统机器人题材融入生活系的搞笑漫画。我们应该给予森田拳次应有的尊重。
其它作品?
那么,除了《小宝》以外,《哆啦A梦》还可能受过哪些作品的影响呢?
- 猫型机器人:《彩虹战队罗宾》(石森章太郎、藤子不二雄等)
这部由常盘庄漫画家们成立的零工作室提供原案的作品可谓拥有全明星阵容,而其中的几位主角分别由石森章太郎、藤子·F·不二雄、藤子不二雄Ⓐ设计。这只名叫“贝露”的机器小猫由东映动画设计——值得一提的是,它的原案交给了藤子·F·不二雄,本来和猫没什么关系,结果由于年龄层不符的原因被否决了。
不知道在此之前是否有猫型机器人,但贝露与藤子的渊源无疑是最深的。
- 竹蜻蜓:《铁甲小宝(ROBOTAN)》(森田拳次)/《小个子怪兽丫达蒙》(永井豪)
这里的铁甲小宝可不是国内观众熟悉的红色甲虫,而是森田拳次在《机器人小宝》后的一部相似的作品。这部作品创作于1966年,其最引人注目的不是别的,正是这个铁桶机器人头上的螺旋桨——是不是像极了竹蜻蜓?
而永井豪(没错就是那个永井豪……)的出道作《小个子怪兽丫达蒙》于1967年发表,其中也有类似竹蜻蜓的飞行器,而且这次还是从肚子上的口袋里掏出来的。
- “万能性”:《菲利克斯猫》(奥托·梅斯莫)/《○○博士的神奇发明》(不详)/《戴手套的小铁》(藤子不二雄)/《西游记》(吴承恩)/《天方夜谭》等
漫画评论家米泽嘉博认为,《哆啦A梦》中能从口袋中取出无数神奇道具的设定,来自于1920年代的一部美国著名动画——《菲利克斯猫》。这只小黑猫能用魔法完成许多事情,《哆啦A梦》可能只是把魔法换成了科学而已。
但根据藤子·F·不二雄本人的说法,创造道具的想法应该直接来源于一部名叫《○○博士的神奇发明》的作品:
在画《哆啦A梦》之前,我一直想画一本激发小朋友想象力的漫画。里面充满各种各样的发明,就像之前常见的《XY博士的稀奇发明》一样。(译名不同)
然而我没有找到关于这部作品的信息,希望知道的朋友能告诉我这是怎样一部作品。
藤子本人有一部比《Q太郎》更早的作品叫《戴手套的小铁》,其中有很多与《哆啦A梦》相似的道具,被认为是《哆啦A梦》的原点。
另外,如果按照米泽嘉博的标准,那么哆啦A梦的“万能性”应该来自于作者童年阅读《西游记》、《天方夜谭》的体验。
我已经记不清第一本看的是什么书。图画书、童话、漫画……看过很多书,但印象最深刻的是“孙悟空”。它第一次让我体会到“虚构故事”的有趣。
……
回过头去看哆啦A梦,有时会隐约发现孙悟空的身影。这头伟大猴子拥有的超能力、飞行、变身、分身、缩小、巨大化等,能和竹蜻蜓、变身饼干、增加镜、缩形隧道、放大光线灯等法宝一一看齐。
结语
“Everything is a remix”,伟大的作品不可能都是凭空出现的,追根溯源总会找到前人的影响。藤子·F·不二雄从模仿手冢开始,一步步建立起自己的风格,又不断汲取各类漫画、电影、小说等等中的养分,才使得《哆啦A梦》拥有了如今的地位和影响力。而当我们欣赏《哆啦A梦》时,不应该仅仅对藤子·F·不二雄的想象力感到赞叹,更应该感谢所有的文艺创作者,感谢这个时代,让我们的世界越来越丰富多彩。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