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美国作家对话藤子·F·不二雄

有关《哆啦A梦》与藤子·F·不二雄的资料,我们往往看到的都是日文或中文版,而鲜能听到欧美国家的声音——毕竟《哆啦A梦》主要还是在亚洲国家流行。因此不难想象,笔者在图书馆找到《桃源日本》(Dreamland Japan)这本书时心情是多么激动。

本书封面

这本书的作者傅莱德里·修特(Frederik L. Schodt)是美国著名翻译家与作家。他从小生活在美国,少年时代前往日本留学数年,从此与这个“动漫王国”结下了不解之缘。他翻译过诸多漫画名作,如手冢治虫的《火之鸟》、《铁臂阿童木》以及池田理代子的《凡尔赛的玫瑰》;他也曾撰写过多本关于漫画的专著,其中《漫画!漫画!日本漫画的世界》(Manga! Manga! The World of Japanese Comics)更是在当地引起过不小的轰动。

傅莱德里·修特

青年修特与手冢治虫

在我们的想象中,美国人最喜欢的动漫大概都是《龙珠》这样的热血战斗漫画或《科学小飞侠》之类的科幻英雄动画。有趣的是,修特偏偏对藤子·F·不二雄与《哆啦A梦》推崇备至。他本人多次拜访藤子先生,也在这本书中用一大节介绍了《哆啦A梦》这部美国人颇为陌生的作品、附上了藤子本人珍贵的言语。

哆啦A梦是建立在经验的积累与不断的试错之上的成果,那段时间我终于找到了自己最适合的漫画模式与风格。”藤子在与他的对话中如是说。那么,《哆啦A梦》的“模式与风格”又是怎样的?修特如此概括道:“作为一部现代儿童漫画,《哆啦A梦》十分温和。它回避了暴力、色情、排泄物与哗众取宠的元素,而是采取了低调、乐观、放松的态度。”修斯认为,这种温和的特性使《哆啦A梦》得以从浮躁的市场中脱颖而出,吸引儿童的同时也俘获了家长们的心。也正是由于这一点,这部作品才得以在世界范围内流行,其影响力遍布拉丁美洲,欧洲,中东,尤其是亚洲。

各个国家的《哆啦A梦》漫画

藤子·F·不二雄显然认可这一点。他说:“你不能站在成年人的视角来画儿童漫画,也不能去创作那些你认为孩子会喜欢的故事。你需要创作的,是你喜欢而孩子们也恰好喜欢的东西。你要保持与他们相同的高度,从他们的角度看世界。我的人格中或许有一小部分不愿长大,因为我喜欢画的,也恰恰是他们喜欢的——我实在太幸运了。”是啊,如果不是时刻保持一颗纯粹的童心,他又怎能坚持20余年创作《哆啦A梦》这样纯真美好的作品呢?

工作室中的藤子·F·不二雄

风格固然重要,但内容才是作品的灵魂。藤子将《哆啦A梦》归类于“愿望实现漫画”,对作品中千奇百怪的道具进行了更深一层的挖掘:“大人和小孩都有愿望,这些愿望尽管看上去各有不同,实则有许多共通之处。我们可能会期盼某事发生,希望自己变得更强壮、更聪明,梦想过上更轻松的生活。非常抽象地说,许多这样的愿望都能在这类漫画中实现。”修斯也认为,《哆啦A梦》中的道具既有取悦儿童的成分,也反映了成年人生活中的所思所想。他引用了《哆啦A梦的秘密》一书中的一句话:“任意门是那些备受高峰时段挤地铁折磨的推销员们最追捧的道具之一”。其实何止是推销员!有多少人不希望自己能拥有一扇任意门,把自己瞬间带到世界的任一个角落!

以《哆啦A梦》这样童真的作品闻名的藤子,从来没有停止过创作面向成人的暗黑故事。“《哆啦A梦》是积极向上的、阳性的作品。”他如此解释其中的缘由,“但有时候我也会想画一些更成人化的、黑暗的、绝望压抑的故事。这种转换有助于我保持平衡。”

在修斯的眼中,藤子·F·不二雄就像一名传统的日本匠人,因此他很好奇为何藤子的三个女儿都没有表现出从事漫画行业、继承父亲衣钵的意愿。听到这个问题,藤子苦笑了一下,说道:“漫画家这一职业被美化了,它其实是很不稳定的工作。你的作品卖不出去时你没有钱;卖出去了后你又没有时间花钱。当你有了可观的收入,其中的大部分都用来缴税了。大部分艺术家是不会把这种工作推荐给自己的孩子的。”这一回答充满了坦直,也流露出藤子被现实所迫的无奈。

藤子·F·不二雄与亲人

尽管这样吐槽自己的职业,藤子的内心仍对漫画充满热爱。他说:

我能成为漫画家实在太好了,漫画是我拥有的唯一才能。

本文由作者按照 CC BY 4.0 进行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