谨以此文悼念一代传奇漫画家藤子不二雄Ⓐ
导语
藤子不二雄Ⓐ虽然知名度不及藤子·F·不二雄,但在日本也是承载一代人童年回忆的大师级人物。他的风格与其搭档截然不同,不仅以笔墨浓重的画风以及诡谲的想象力自成一派,而且相当擅长写实类的作品。他1951年正式出道,年过八旬都笔耕不辍,这种把一生奉献给漫画的精神也令人敬仰。
相比于“除了漫画就一无所有”的藤子·F·不二雄,他的人生一直有不去成为漫画家的选择。初中结束后藤子·F·不二雄只进了一所专科学校,毕业后也只能到工厂打工;而他则升入当地名校高冈高中,毕业后进入了他舅舅所在的报社,过上了有声有色的滋润生活。当收到前往东京追逐漫画梦想的邀请时,他也曾迟疑是否要放弃当前所拥有的一切。而最终他的决定是:做自己想做的事,为了梦想,放手一搏!
童年回忆的创造者
他的第一部成名作是与藤子·F·不二雄共同创作的《小鬼Q太郎》(1964),不过以现在的眼光来看更偏向F的风格。之后他独立创作的两部作品《忍者服部君》(1964)与《怪物太郎》(1965)接连大火,而且逐渐开始体现他的个人才华。(他并没有参与《哆啦A梦》的创作,详情可见:《哆啦A梦》的作者到底是几个人?)
如今一说到“忍者”主题的漫画,大家或许都会想到《火影忍者》,阅历稍多一些的可能会想到《忍者乱太郎》,但很少有人能记得半个世纪以前,《忍者服部君》就曾风靡一时。从模式上来说,这部作品与《小鬼Q太郎》并无太大区别,同样是平凡的孩子与不平凡的异世界人物相遇。但将忍术融入现代生活堪称开创性,而数以百计的故事也展现了藤子不二雄Ⓐ不竭的灵感。
而《怪物太郎》则更加直接地显示出他邪性的魅力。顾名思义,这是一部讲述人类男孩与怪物们相处的作品。在《忍者服部君》中,各个角色还是相当可爱的,但到了《怪物太郎》,怪物主角们长这样:
不得不说,初见的时候我也觉得这几位长得实在太潦草了,但随着阅读的深入,这几个面恶心善又各有个性的家伙们却也变得可爱了起来。这部作品的看点除了几位主角的互动外,还有各种怪物来到人间造访。不得不说藤子不二雄Ⓐ真的能很敏锐地把握住读者的兴趣,各种怪物的设计直到现在也能让人眼前一亮。不说别的,单说这“哥斯拉大战金刚”,就已经领先了行业50多年(误
值得一提的是,怪物国王子怪物太郎虽然看起来就像个人类小孩,却可以随意伸长四肢、改变容貌。实际上,尾田荣一郎当初就是读了《怪物太郎》才立志成为漫画家的,所以橡胶果实的灵感很有可能就来自这部作品。
《忍者服部君》的创作背景是当初电影界的忍者热,而《怪物太郎》的灵感来源也是《德古拉》、《科学怪人》等恐怖电影的流行,体现了他强大的捕捉热点、提炼创作素材的能力。而使他更近一步的是,他觉察到日本社会愈演愈烈的少子化趋势,发现父母忙于工作,孤独的孩子无人照顾的现象随处可见,于是将《怪物太郎》中主角的家庭设定为了父母双亡,姐弟二人相依为命。在这种家庭环境下,活泼可爱的怪物太郎的出现不正是雪中送炭吗?这样的设定,毫无疑问引起了广大孩童的共鸣。
不过,当时的藤子不二雄Ⓐ画技实在算不上强,人物的表情动作常常会显得十分僵硬,乃至于成为了一种个人特色。但接连创作出爆红作品后,这位职业漫画家并没有就此止步,在1971年他迎来了自己的一次蜕变——《毛沢東伝》开始连载。
辉煌历史的记录者
《毛沢東伝》是一部“剧画”。在当时,“剧画”是对传统漫画的一次革新,与以“夸张、幽默”为特征的漫画相比,画风更加写实、题材更加现实深刻。尽管是第一次接触,但藤子不二雄Ⓐ却展现出作为剧画家的非凡实力。他大量使用黑白色块的强烈对比,分格凸显了这部作品的厚重感;并非常独到地用粗黑线包围分格,营造相片似的镜头感。而分镜上的尝试更是数不胜数,充分体现了剧画所要求的电影感。还有那时不时插入的充满胶片质地的照片,让历史感铺面而来。
当然,作为中国读者,我最感兴趣的还是他为什么要创作这部作品。他在这本漫画的后记中提到,自己在读过旅华记者斯诺撰写的《红星照耀中国》后,心中对毛的印象产生了极大的改观,变成了一个“为了革命、为了人民解放、领导勇于献身、勇敢斗争的红军的英姿飒爽的年轻领导人”,从那时起,他就一直希望能将毛的故事,特别是长征的故事漫画化。而70年恰逢中日开展外交,他的愿望终于得以实现。
从内容上来看,藤子不二雄Ⓐ并非只是为了噱头,而是实实在在做足了功课。这部漫画仅两百余页,却将毛的革命思想的产生、发展、与马克思主义的结合、实践等一系列过程刻画得细致入微。更难能可贵的是,他作为日本漫画家丝毫没有回避侵略的历史,而且一直以中国人的视角去看待日本的战争罪行。可以说,他在创作的过程中真正脱离了国籍与民族,只为将一位伟大的人物在一个风起云涌的时代所做的一切尽可能真实地用画笔勾勒出来。
剧画《毛沢東伝》尽量避免电视剧式的粉饰。我认为用蒙太奇的手法描绘历史的事实,让历史事件叠加之后的厚重会更有戏剧感。
丰富内心的表达者
随着年龄的增长和阅历的丰富,他发现自己对儿童漫画渐渐失去了兴趣,而是迫切希望能把自己对生活的感悟与洞察画进漫画这个载体中。除了《毛沢東伝》这样的严肃历史漫画,他的黑色幽默漫画《笑面推销员》也算得上一部开拓性的作品。这部作品的主角丧福黑造是一位恶魔一般的神秘人物,明明拥有强大的力量,却一直在利用人性的弱点一路行恶,开着并不好笑的玩笑。《魔太郎》则是一部聚焦于当时还未成为社会热点的校园霸凌的漫画,可见藤子不二雄Ⓐ虽然不再画儿童漫画,但他对孩子的关怀从来没有变过。
大人们觉得孩子们的想法很单纯,但孩子们的想法会更加复杂,特别容易受到痛苦的伤害。
《笑面推销员》、《魔太郎》这样基调阴暗的作品,与他赖以成名的儿童漫画阳光向上的内容大相径庭,然而他却甘愿放弃依靠过往成就在儿童漫画界扎根的机会,转而去完全未知的领域寻求突破,只为画出自己想画的内容——这与他当时放弃优渥生活追逐漫画梦的选择多么一致!而他的成功也告诉我们,真正的才华,在任何领域都不会被埋没。
《笑面推销员NEW》于2017年4月播出
除了黑暗的青年向漫画,少年漫画他也同样信手拈来,从1974年开始连载的《职业高尔夫猿》就是其中的代表作。一向特立独行的他,在一开始提出要画高尔夫题材的漫画时,编辑部几乎全员反对——高尔夫球在成年人中尚且不够普及,何况青少年呢?然而他却用自己巧妙的构思说服了所有编辑,《职业高尔夫猿》一经推出便广受好评,甚至引发了高尔夫题材漫画的热潮。
漫画家之外的另一面
除了漫画领域,藤子不二雄Ⓐ在日本电影业界也留下了不可磨灭的一笔——他创作了《少年时代》这部漫画,并作为制片人推动了其电影版的诞生。至于为什么会想到拍电影,只是因为这个有趣的灵魂,对电影有着不亚于漫画的热爱。想做,所以就做了。这部电影讲述了40年代的日本乡下孩子们的权力斗争与友情,同时影射了对战争的反思以及对军国主义的批判,最终在1991年斩获日本电影学院奖最佳影片在内的多个奖项。
电影《少年时代》截图
值得一提的是,这部电影是藤子不二雄Ⓐ在与藤子·F·不二雄解除合作后的独立纪念作品。为什么从小就亲密无间的两人会在30多年之后选择散伙呢?他在自传中是这么解释的:
大家都到了这把年纪了,各自独立,单飞一次,画自己喜欢画的岂不是更好?
是啊,“做自己想做的事”——这句话,藤子不二雄Ⓐ贯彻了一生。
结语
曾经叱诧风云的漫画鬼才,也有变老的一天。
可是变老的他,仍然画着自己想画的漫画。2013年,已近耄耋之年的他结束了时间跨度长达24年的自传漫画《爱在当初相识时》的连载;2019年,当被记者问到是否还在创作时,他回答道:虽然年龄大了身体不太好,但他还是将漫画继续画了下去。由于留意到公园里有很多无所事事的老人,他甚至还在构思着能让老年人打起精神的漫画作品。
《爱在当初相识时》封面
正如他在自传中写到:
回首往事,我从孩提时代开始画漫画,到成为漫画家,这60余年的光阴,可说是波澜万丈,曲折迂回,尝尽各般酸甜苦辣。然而,漫画,却没有一天从我的生活中消失过。“我要画漫画!”这个梦想,一直如影随形地紧跟着我。
一辈子,他都对漫画保持着热爱;一辈子,他都对生活饱含着热情。
正面的思考方式,积极的生活态度,贯穿始终,坚定不移——这,就是我的人生信条。
藤子不二雄Ⓐ先生已经离开了我们,但他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将被代代相传,他永远逐梦的身影也将鼓舞着一位又一位对未来充满向往的年轻人,为梦想去做“自己想做的事”,而且做一辈子。
最后,我想以这位传奇漫画家在《二人で少年漫画ばかり描いてきた》一书中的最后一句话作为结尾:
如果某一天,我们的漫画能够给如今的少年人们心中留下“精神故乡”,那么我们才真正拥有了作为少年漫画家的生命吧。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