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走向世界”的《哆啦A梦》(下)
文章
取消

“走向世界”的《哆啦A梦》(下)

感谢 @舒服斯基 对文章中引用的西语资料提供的翻译支持!

首先跟大家说一声对不起,我自己也没想到这篇文章居然能咕10个多月!实际上这段时间我一直没有忘记,只是诸多困难让我退缩到了现在。尽管成品已经呈现在大家眼前,但美国部分以外的地区信息比较单薄,还请大家谅解!


美国

想把本国文化输出到美国这样的文化大国,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日本动画虽然60年代就被引进美国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第一次受到主流观众的欢迎还是1978年。当年,由龙之子制作公司制作的动画《科学小飞侠》登陆美国并引发热潮,100余家地方电视台播放了这部作品。对美国动画感到审美疲劳的青少年们被日本动画独特的魅力吸引,美国市场终于向日本动画敞开了大门。

科学小飞侠

然而,当时美国对动画的审查标准是极为苛刻的:暴力血腥场景被采取零容忍的态度,并且剧情中不能出现人物的死亡。《科学小飞侠》及后来被引进的一大批作品都被进行了大幅度的删改和本地化。而儿童向作品的要求则更加复杂,除了不准出现暴力与性暗示情节以外,其价值观也必须符合美国人所认为需要传递给孩子的价值观——这极有可能正是《哆啦A梦》很长一段时间内未能引进美国的原因。

其实早在70年代末,小学馆就向许多美国公司推荐过《哆啦A梦》,但悉数遭拒。1985年,CNN、TBS等电视有线网络的创建者泰德·透纳便取得了《哆啦A梦》动画在美国的放映权,并打算在TBS台播放50集。然而这个计划最后不了了之,许多人怀疑正是因为美国联邦通讯委员会(FCC)审查要求过高才把《哆啦A梦》拒之门外。

无奈,无论是观众还是研究者看来,《哆啦A梦》太“日本”了。日本当时的动漫产业策略是,人物具有日本特征、讲述具有日本文化色彩的故事主攻国内市场;而人物外形、故事背景刻意模糊国界,甚至直接加入西方元素的作品才能出口海外——《哆啦A梦》显然属于前者,而这也是藤子·F·不二雄自己的选择。在谈到《小鬼Q太郎》的“无国籍化”时他就明确表示,漫画本身就和日本文化密切相关。在创作《哆啦A梦》时他可能仍抱有同样的想法。

过多地描绘日本文化除了带来审查上的麻烦,也不可避免地会产生文化鸿沟。《精灵宝可梦》制作团队在调查后发现,《哆啦A梦》中对日常家庭较多的叙述无法吸引西方儿童观众,他们更感兴趣的是奇幻的幻想故事。于是在制作之初他们便吸取了这些教训,最终成功打破文化壁垒,《精灵宝可梦》动画1998年在美国推出时一跃成为现象级作品。可就算进行了大量的无国籍化,这部作品仍然遭到了部分专家与媒体的批评。有人指称《精灵宝可梦》中的对战是一种隐含的暴力,体现了日本的武士道精神,可能会对美国儿童造成不良影响。

第一部宝可梦动画

《精灵宝可梦》的成功让Streamline Pictures把目光投向了同为儿童向作品的《哆啦A梦》。这家公司把《哆啦A梦》称作“日本儿童动画的下一部大热门”,为获得其播放权而询问了诸多电视制作人。但据历史学家、作家弗雷德·帕顿所述,包括他在内的制作人都以“《哆啦A梦》不会在美国流行”为由拒绝了这一请求。于是,《哆啦A梦》就这样在美国沉寂了十几年,其间虽有爱好者制作的盗版与小规模的电影展映,但一直未能在大众中打开知名度。

到了2013年,事情终于出现了转机。当年11月23日,英文的《哆啦A梦》漫画彩色电子版第一卷在亚马逊Kindle商店上架。这个版本收录了《哆啦A梦》的全部短篇,也就意味着美国、加拿大的孩子可以读到原汁原味的《哆啦A梦》。到了第二年,迪士尼买下了《哆啦A梦》在美国的播放权。美国东部时间2014年7月7日下午12点30分,美版《哆啦A梦》动画第一话在Disney XD频道播出。

北美电子版哆啦A梦封面

相比原版,美版的《哆啦A梦》为遵守审查制度、迎合本地观众而作出了幅度不小的修改。动画中出现的日文全部改为了英文,百人一首改成了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筷子也全部改成了刀叉(然而盖浇饭并没有改,所以大雄一家是用叉子吃饭的)。大雄被胖虎揍出的肿包和伤口全部被取缔,静香洗澡穿上了泳衣,美国在影视作品中对儿童的保护措施之严格可见一斑。

2014年美国迪士尼版哆啦A梦动画

2015年7月15日,美版《哆啦A梦》第二季开始播送。可惜的是,尽管这部动画后来又进行了重播,与日本方面合作的Bang Zoom! Entertainment 制作公司已经确认暂时没有制作第三季的企划。这或许说明,《哆啦A梦》在美国儿童中的人气实在算不上高。

虽然如此,随着曝光时间的增加,越来越多的美国人也逐渐认识了这只来自未来的蓝色机器猫。尤其是在2016年里约奥运会闭幕式的“东京八分钟”上,哆啦A梦两度登场也混了眼熟。《哆啦A梦》在美国或许不会成为最受欢迎的动画,但作为日本文化的代表可以说取得了一定的成功。

欧洲

相比美国,《哆啦A梦》在欧洲的发展时间更长,但各个国家对这部作品的接受程度相差巨大。

先说英法德俄四国。《哆啦A梦》在法国出版了漫画且动画播出时间较长、知名度略高,不过最初播放时也经历了因收视率太低而停播的窘况。俄罗斯在1990年就曾短期播放过《哆啦A梦》动画,1993年又引进了48集在电视台播出,不过漫画于2012年才出版。在英国,《哆啦A梦》则是2015年才被引进,尚不知反响如何。至于德国,哆啦A梦wiki等众多网站都称《哆啦A梦》从未引入德国,然而有资料提到德国引进过其动画,疑为笔误。

法国版哆啦A梦漫画封面

要说在哪些欧洲国家中《哆啦A梦》人气最高,那么无疑是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三国。这里简单介绍一下意大利和西班牙的情况。

《哆啦A梦》在意大利的知名度很高。早在1982年,rai电视台就播送了109集《哆啦A梦》动画,并被许多地方电视台重播。2003年,又有993集动画被引进意大利,水田版则在2014年被引进,在Boing电视台持续播出至今。值得一提的是,意大利版本的《哆啦A梦》甚至还有自己原创的OP和ED,而且哆啦A梦的配音是有磁性的男声。相较动画的高人气,《哆啦A梦》漫画在意大利的表现平平,但作为IP哆啦A梦还是相当成功的,乃至于2017年《哆啦A梦》官方杂志创刊,在日本以外应该是首例了。

意大利版哆啦A梦漫画封面

(另外,维基百科哆啦A梦词条的意大利版本质量真高!)

西班牙是《哆啦A梦》在欧洲的另一大市场。1993年,《哆啦A梦》漫画在西班牙出版的同时,其动画也由Luk公司引进并在全国播出。西班牙人给予了哆啦A梦“宇宙猫(el gato cósmico)”的昵称,现在仍被沿用。2009年,Luk再次获得了《哆啦A梦》水田版的授权,如今Boing频道上哆啦A梦仍然活跃。2013年,《大雄的秘密道具博物馆》在西班牙上映。

与其他地区不同的是,西班牙除了使用西班牙语以外,还有三种地区级官方语言——加泰罗尼亚语、巴斯克语、加利西亚语。而《哆啦A梦》同时也有这些语言的配音版本,可见其受欢迎范围之广。

西班牙人有多热衷《哆啦A梦》呢?2014年,Boing频道居然播出了一档以哆啦A梦为主题的游戏节目——《哆啦A梦天地》(Doraemon Land),收视率保持在2%~3%。2016年,巴萨俱乐部主席托梅乌接受采访时说,梅西就像哆啦A梦,而自己就像大雄——一年后他又被网友嘲讽为大雄,让他滚出俱乐部。2018年,日本球员乾貴士加入皇家贝提斯,这家俱乐部专门为他拍摄了一部欢迎的短片,影片中哆啦A梦不远万里乘飞机来享受西班牙的美景与美食,并为乾貴士庆贺。不少西班牙网友都说,《哆啦A梦》是他们的童年回忆,并且现在依然流行。

哆啦A梦天地节目标识

欧洲对于日本动漫的接受程度其实是相当之高的。当年被视作“粗俗”、“物质主义”的美国文化的过度盛行让欧洲人忧虑本土的正宗文化无法得到传承,担心自身被“美国化”,于是急于寻找美国动画的替代品——而日本动漫正好满足了他们的需求。从70年代开始,欧洲各国便开始陆续引进日本动画,而日本漫画也凭借商业上的优势击败美国漫画和欧洲漫画,逐渐成为欧洲漫画市场的主流。

不过,在日本动漫的四大市场——法国、意大利、德国、西班牙之中,《哆啦A梦》仅在两国占有一席之地,可见欧洲整体对这部作品的接受程度一般。这或许说明,欧洲对日本动漫的审美同样与亚洲地区是极为不同的。尤其是欧洲的漫画受众中女性所占比例较高,更反映出两地区动漫文化的差异。因此,即便欧洲没有美国那样严格的审查制度,《哆啦A梦》仍然因为水土不服而未能完全打开市场。

拉丁美洲

说到西班牙,就必定会提到拉丁美洲。虽然同为西语国家,《哆啦A梦》在拉美众国的发展轨迹和西班牙还是很不一样的。不过这部分资料相对稀少且混乱,出现谬误还恳请大家斧正。

在Rose Entertainment取得授权后,墨西哥televisa第5频道早在1981年就播出了《哆啦A梦》动画,并将其推广到了阿根廷、智利、玻利维亚等多个国家——也就是说,拉美各国观看的都是墨西哥翻译并配音的版本。这个版本分为四季、包含900多个故事,其中前两百个故事完全按照日本的原顺序进行播放,后来却陷入了混乱。尽管1982年就草草停播,但智利、哥伦比亚等国家在80年代又播放过一些《哆啦A梦》动画。

1999年,墨西哥同一频道再次引进了306集《哆啦A梦》动画,并于十余个国家的电视台上播放。这个版本在智利的反响非常好,使得这些剧集能够全部顺利播出。2002年8月有玻利维亚网友称,当地电视台每天上午11点都会播放《哆啦A梦》,并且这部动画也得到了孩子们的喜爱。

在拉丁美洲播出的大山版哆啦A梦

大山版动画授权于2011年失效后,水田版于2014年被Rose引进。虽说如此,大山版动画仍以续约的方式在电视上活跃。如今墨西哥、秘鲁、智利、哥斯达黎加、玻利维亚、厄瓜多尔六个国家仍在播送《哆啦A梦》动画,其中既有大山版也有水田版。2014年至2016年,《哆啦A梦》还曾在拉美网飞上播出。

与西班牙一样,拉美国家同样把哆啦A梦叫做“el gato cósmico”。乃至于在大山版动画中,哆啦A梦有时会直接被叫做“Cósmico”,后来播放的水田版则取消了这一惯例。而且有趣的是,制作水田版动画时,原本朝日电视台打算直接用美国版动画进行配音,之后却还是决定基于日语原版制作,不过要更改人物和道具的名称。结果由于遭到观众的反对,之前原滋原味的译名还是被保留了下来。

《哆啦A梦》在拉丁美洲的影响力已经打破动画的局限,渗入了其他领域。凭借《水形物语》获得奥斯卡金像奖的著名墨西哥导演吉尔莫·德尔·托罗就是哆啦A梦的忠实粉丝。他曾在推特上宣称“《哆啦A梦》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儿童系列剧”、“哆啦A梦是代表童年梦想的一个伟大角色”。在谈及新作《木偶奇遇记》时,他也坦然承认这部作品会受到《哆啦A梦》的影响,并说“哆啦A梦与匹诺曹有许多共同点”。

吉尔莫·德尔·托罗盛赞哆啦A梦的推文

总结

常有人说《哆啦A梦》的影响力局限于亚洲,其实看完文章就能发现并不尽然。《哆啦A梦》在欧美的许多国家也颇受欢迎,只是其中缺乏有话语权的强国而易被忽视。但也正因如此,我们也可以说,《哆啦A梦》在全球流行的同时仍然具备发展的空间与潜力。

当然,一部作品的优秀与否并不能简单地依据其传播的广度来判断。文化上适当程度的差异或可形成距离美,但差异过大难免会形成隔阂阻碍作品的传播。像《哆啦A梦》这样的以儿童向为主、融入大量日本文化的作品,本来就不是为了向世界传播而作,因此能取得现在的成就已实属不易。

随着哆啦A梦成为日本动漫文化大使、申奥大使,他将不再单单以动画人物的身份,而是作为日本文化的一大代表而走向世界——或许这才是真正属于他的道路吧!

本文由作者按照 CC BY 4.0 进行授权

哆啦A梦迷的圣地:藤子·F·不二雄博物馆游记

《哆啦A梦》中的校园暴力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